小筱贵林告诉笔者,用南昌方言演绎相声,并不是他首创,首创者是他父亲筱贵林。1949年,父亲学成后回到南昌,像当时众多北方艺人一样,自己掌握的曲艺只是一门为糊口的本事。于是,白天筱贵林说笑话,晚上则在街头表演相声。为迎合观众口味,筱贵林将南方滑稽与北方相声融合,再加上用地道的南昌方言演绎,他独创的这种表演形式,在南昌民间赢得了不少名声。解放后,筱贵林加入南昌曲艺队,经常在八一公园表演,据说人多时达万人之众,南昌方言相声风靡了一座城市。他以南昌历史古迹为名的《皮匠招亲》、《孺子亭的来历》等相声,当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宣传南昌历史名胜的作用。
谐谑故事:土得掉渣的草根文化
小筱贵林真名叫万新明,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小筱贵林成年后就跟随父亲下放到靖安县农村。筱贵林认为“学有一艺、不如身有一技”,执意不让儿子走他的老路,但小筱贵林天生喜爱相声,常常偷看父亲的表演,往往他父亲讲完一个段子时,小筱贵林已经能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了。“我那时偷学后就讲给朋友听,甚至还会在小舞台演出,也就是那时锻炼出了胆量。”小筱贵林摸着已经发白的头发笑着说。
到了上世纪80年代,小筱贵林才与家人重回南昌。其时,相声等大众曲艺形式重焕生机,20多岁的小筱贵林再也耐不住性子,开始了他相声表演的生涯,并成为南昌市文化宫工人艺术团的一员。从那时起,不管身份怎样改变,他的方言相声经过不断探索、改造及创新,渐渐地成了南昌最具有亲和力的城市通俗文化符号,他用这种特殊的艺术表演形式,刻画了南昌城和南昌人的全部人间喜剧。
而今,小筱贵林早已声名鹊起,成了南昌演艺界的“大腕”。而小筱贵林的不少经典方言相声如《说句心里话》、《地名串》、《一对懒夫妻》等等,更被音像出版社制作成VCD专辑推向市场,反响巨大。去年7月,他还和南昌电视台合作,推出每天一集的南昌评书节目《豫章书院》,再次创新了他的艺术,也让南昌方言文化更加深入人心。 |